- · 《科技创新与应用》栏目[05/29]
- · 《科技创新与应用》数据[05/29]
- · 《科技创新与应用》收稿[05/29]
- · 《科技创新与应用》投稿[05/29]
- · 《科技创新与应用》征稿[05/29]
- · 《科技创新与应用》刊物[05/29]
习近平新时代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体系构成与核(4)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六)开放合作 现代科技创新活动需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各国科技工作者需要在开放的环境中,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研究工作真正站
(六)开放合作
现代科技创新活动需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各国科技工作者需要在开放的环境中,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研究工作真正站在全球的前沿领域,保持一定的先进性。如果固步自封,无论研究思维还是研究路线,都会越来越狭窄,越来越失去创造性和创新性,最终只能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越拉越大。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强调,“我们将全方位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积极参与全球创新网络,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实现各国共同发展。”[15]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国的科技创新活动必须打开国门,必须实施开放式创新。一方面,我国的科技人员要走出国门,积极参加国外的创新合作项目,另一方面,我国的创新活动也要向外国科技人员开放,积极吸引外国同行参加。只有通过中外科技人员的不断加强交流,才能保持我国科技创新的活力和国际化水平。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具体对外开放的方式也是灵活多样的,一种典型的方式是就具体科技创新开展联合攻关,另一种是对一些世界性的大科学项目,我国科技人员积极参与,除了参与研究活动外,还要参与标准和框架工作的建设。
(七)功以才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功以才成,业由才广”,科技创新活动更是如此,因为其是人类伟大的创造性的活动。没有一流的人才队伍,要想在科技创新领域做出一流的创造性贡献是不可能的。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创新之所以能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就,就在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对科技队伍特别是领军人才的建设和培养。今天,我国总体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视程度比过去要更高了,对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重视程度自然也相应比以往更高。我国能否最终建成世界一流的科技强国,其关键还在于我们能否建立一支世界一流的人才队伍,并充分调动这支队伍的积极性。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努力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并且要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强调只有“极大调动和充分尊重广大科技人员的创造精神,激励他们争当创新的推动者和实践者,使谋划创新、推动创新、落实创新成为自觉行动,科技创新的人才工作才是合格的”[5]。习近平总书记还对科技人才队伍提出殷切希望,要求在新的形势下,“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响应党中央号召,坚定信心,坚忍不拔,坚持不懈,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实施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继续在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建功立业,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16]
四、习近平新时代科技创新重要论述之“政治保障论”
在2018年5月28日召开的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对我国科技创新工作的经验和成就进行了更全面更深入的总结,强调我国的科技创新工作之所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首先就在于“我们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健全党对科技工作的领导体制,发挥党的领导政治优势”,[4]强调坚持党对科技创新事业的领导是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灵魂所在。当然,习近平总书记也对党如何领导好科技事业发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那就是必须在研究科技事业发展规律,在抓重大尖端基础项目,在健全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体制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优势。为此,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党有关科技领导部门和机构,需要深化对创新发展规律、科技管理规律、人才成长规律的认识,在抓重大、抓尖端、抓基础上要有所作为,强调只有这样才能使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发挥出促进我国科技事业兴旺发达的政治保障作用。这些论述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第四个重要组成部分,即“政治保障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系列论述,从马克思主义早期创始人关于科技是生产力的论述出发,继承与发展邓小平同志改革开放理论中关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创新,从历史经验、现实需要、实施方法和政治保障四个维度形成了相互印证、相互支撑、有机联系的完整科技创新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为新时期我国加快科技创新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有力指引,是我国搞好科技创新事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行动指南。
文章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 网址: http://www.kjcxyyyzzs.cn/qikandaodu/2020/0804/532.html
上一篇:论经济犯罪的智能化特点研究
下一篇:科技创新政策驱动下新建本科院校如何做好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