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浅析森林在保护生态环境中的作用与林业的可持

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8-2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森林在生态保护中的作用回顾 历史带给人类的思考从历史的镜面上,我们似乎看到了人类思考的折射点有人曾用这样的话来勾画一些古文明的消亡:“文明人跨越地球表面,在他们

一、森林在生态保护中的作用回顾

历史带给人类的思考从历史的镜面上,我们似乎看到了人类思考的折射点有人曾用这样的话来勾画一些古文明的消亡:“文明人跨越地球表面,在他们的足迹所过之外留下一片荒漠。”——古巴比伦,人类文明的摇篮。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养育了两河流域的土地。然而,雄伟壮丽的古代巴比伦城却像个泥足巨人一样,在经过1500年的繁华后,到公元前4 世纪坍塌了下来。如今的它已是满目荒凉,昔日的繁华已是昨日黄花;在古希腊,第一次大规模的环境破坏发生于公元前680年,原因是人口的增长和聚居区的扩大严重地破坏了森林植被。尽管希腊人已经开始了殖民政策,以求缓解本土的人口压力,也已认识到了保护土壤的重要性,但是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已很难恢复,土地日益荒漠化,到公元前339年伯罗奔尼撒战争之后,希腊文明衰落了;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流域的变迁,足以说明文明发展不当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从旧石器时代开始,黄河流域就已有人类活动。我国古乐府诗云:“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窿,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就是当时黄河流域自然景观的写照。从中国的龙山文化—即上古的尧舜生活的年代开始,环境状况已在史书中有所记载。孟子就曾用“草木繁荫,禽兽众多”的词句记载过当时的环境。在周代,中国黄土高原森林覆盖率高达53%,至先秦时代,森林覆盖率仍在50%以上。从周到先秦,黄河安定,寂静清幽。我国现在的科尔沁沙地、毛乌素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等地,那时都是水草丰美、胡杨挺拔的大草原。自泰汉开始,由于人口增长、过度开发和连年的战争,以及封建统治者大规模地建造宫室、陵寝,森林开始遭到严重破坏,其中明清两代是中国森林破坏严重的年代。由此而带来的水土流失,使黄河泥沙含量增多,这条母亲河开始报复被她哺育着但却贪婪无知的子民,变成了一条黄水滔天,怒吼着、奔腾着、咆哮着的“害河”。历史在告诉我们,人类毁坏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历史同人类文明史本身一样古老。古代文明发达地区,如今被列入世界贫困地区的行列,其根源就在于他们在祖先滥用和浪费了后人赖以维生的自然资源,破坏了那里的自然环境。18 世纪兴起的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希望和欣喜,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类的生活水平大为提高。然而,工业革命在带给人类欣喜的同时,也埋下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潜在威胁。我国环境污染问题也是与工业化相伴而生的。1950年以前,我国的工业化刚刚起步,环境污染问题还不突出。到了1980年,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使环境污染向农村急剧蔓延,同时生态被破坏的范围也在扩大。恩格思清晰而精辟地指出,人类生产活动不当造成了对环境巨大的负面影响,告诫人们“我们不要过分淘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美国世界观察所曾发表一份报告说,人类“需要进行一场环境革命”来拯救人类的命运,这场“环境革命”的意义就像一万年前的农业革命和18 世纪的工业革命一样重大。这一切的一切,不得不引起人类的反思,特别是我们对诸如人口急剧膨胀、粮食短缺、能源危机、环境污染、资源锐减等环境问题的关注,使传统的发展模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二、促进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林业可持发展和现代林业及生态经济学理论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世界委员会”发表的《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在近代虽见于国外,在古代却源于我国。战国时期秦相吕不韦主编的《吕氏春秋》“恃君览二十”有“天下之士者,利天下之长利,而固置之以身,若也,利虽倍于今,而不便于后,弗为也”。这于近代者提出的概念非常相似,但时间却早两千多年,这不能不让我们引以为自豪。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思想,强调世代间的责任感,主张效率公平目标的兼容;作为一种原则,它要求决策者在制定政策时,要确保经济的增长绝对建立在不破坏平衡的基础上,作为一种目标,它要求在人类不断地与自然生态系统相协调的同时,保持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被认为是人类持久生存的理想模式,它使人们能够持续地使用有限的资源,满足当代人和未来几代人不断增长的需求。从可持续发展定义出发,可持续林业的概念便应运而生。我国学者潘存德从林业实践的时空特征分析出发,所给出的定义是:在对人类有意义的时空尺度上,不产生空间和时间上外部不经济性的林业。”黄选瑞等认为:“可持续林业是对森林生态系统在确保其生产力和更新能力,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和生态多样性不受到损害前提下的林业实践活动。”而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对后代人需求构成危害,并不断地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其物质产品和生态服务功能日益增长的需要,真正实现林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当然,林业可持续发展并不等同于可持续林业或森林可持续经营,其内涵要相对广泛得多。森林可持续经营主要是指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物种、遗传多样性及再生能力的持续发展,以保证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与健康的环境,满足当代和子孙后代的需要。而林业可持发展除了要考虑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外,还要发挥林业的各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森林可持续经营。林业可持续发是建立在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基础上,对目标的要求和范围要更高和更广一些。因此,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要将林业可持续发展放在重点优先研究和发展位置,不断加强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文章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 网址: http://www.kjcxyyyzzs.cn/qikandaodu/2020/0825/701.html



上一篇:四川省体育产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研究<sup
下一篇:用“三作为”做科技创新路上的有心人

科技创新与应用投稿 | 科技创新与应用编辑部| 科技创新与应用版面费 | 科技创新与应用论文发表 | 科技创新与应用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科技创新与应用》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