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监管沙盒试点应用相继公布 央行强调加快完善金

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8-0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外汇天眼APP讯 : 近日,央行上海总部公布了上海首批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应用,即上海版金融科技“监管沙盒”,而上海也成为扩大试点的6市(区)中率先公示创新应用项目的城市。

外汇天眼APP讯 : 近日,央行上海总部公布了上海首批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应用,即上海版金融科技“监管沙盒”,而上海也成为扩大试点的6市(区)中率先公示创新应用项目的城市。

除了上海,近期深圳也公布了首批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应用,再加上成都、广州加入金融科技创新试点城市名单,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加速推进。此前,央行科技司司长李伟表示,我国金融科技监管框架正初步形成。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这一框架将逐步完善。8月3日,央行召开下半年工作电视会议强调,将加快完善金融科技监管框架。

促进多维数据融合共享

从公示情况来看,上海首批试点应用共有8个项目“入围”,其中金融服务创新项目4个,科技产品创新项目4个,申报主体涵盖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民营银行、银行卡清算机构等持牌金融机构及相关科技公司。值得一提的是,在首批创新应用项目中,有5个项目是由两家或两家以上的持牌金融机构、科技公司联合申报,体现了金融科技发展的多元生态融合。

在技术应用上,试点项目则聚焦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多方安全计算等前沿技术在智慧金融、普惠金融等领域的应用,致力于提高金融便民服务水平、提升数据风险防控能力、纾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等,这也将有利于上海建设国际一流的金融科技生态,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金融科技中心。

具体而言,上海入围的8个试点项目分别是基于多方安全图计算的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交通银行/中移(上海)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富数科技有限公司);基于区块链的小微企业在线融资服务(浦发银行);“上行普惠”非接触金融服务(上海银行);基于人工智能的智慧供应链融资服务(上海华瑞银行);基于区块链的金融与政务数据融合产品(中国银联/浦发银行/上海银行);“信盟链”风险信息协同共享产品(建信金科/建设银行);“融通保”中小微企业票据流转支持产品(兴业数金/兴业银行);“易融星空”产业金融数字风控产品(上海聚均科技有限公司/工商银行上海分行)。

上述项目均是借助创新技术解决金融行业在开展普惠金融、数字金融时面临的各种难题,如风险数据获取成本高、银行融资服务覆盖面小等,特别是对于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的“数据孤岛”问题,试点项目提出了创新方案。此前如何打破银企之间的信息孤岛,一度成为不少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苦恼。

比如,中国银联、浦发银行、上海银行联合申报的“基于区块链的金融与政务数据融合产品”,就通过利用政务等领域的数据,综合运用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深度学习等技术搭建数据共享平台,为金融机构的小微企业信贷融资、身份认证、风险控制等场景提供支撑,打破“数据孤岛”,提升银行普惠金融服务及相关产品的用户体验。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李峰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利用金融数据服务政务及交通、医疗、教育等前端场景是目前金融科技的主要发力方向,借助该产品,可实现将金融机构的数据和能力嵌入前端场景当中,大幅提升前端场景在精准营销、个性化服务、身份认证、风控、信用评级等方面的普惠金融服务能力,提升产品粘性,降低获客成本。

“一方面,在政务领域解决资金发放环节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同时,金融机构也可通过本产品获取政务及其他行业端的数据,形成跨场景解决方案,增加数据的增值收入。”李峰说道。

另外,“基于多方安全图计算的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项目则是从惠民服务和中小微企业融资两大类场景切入,通过多方安全图计算技术,融合银行内部数据源与政府、电信等外部数据源,打破数据壁垒,准确识别企业集群背后的复杂关系链条及欺诈风险,可提升银行整体的风控水平。

李峰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目前多方安全计算、图计算等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尚无成熟经验可循,在项目顺利实施后,将利于优化银行中小微贷款审批时对于欺诈风险的分析流程,精准支持实体经济,提升客户贷款体验。

支持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不止是打破“数据孤岛”,在服务小微企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供应链金融也承担着重任。供应链金融在传统信息模式的基础上,于风控环节纳入借款企业与上下游企业贸易往来的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等信息,将有效提升风控效果。上海首批创新试点项目中,同样提出了供应链金融的相关方案。

文章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 网址: http://www.kjcxyyyzzs.cn/zonghexinwen/2020/0804/537.html



上一篇:创新科技 | 披挂上马,尽显英雄本色
下一篇:朱忠明在全省科技创新工作推进会上强调:高质

科技创新与应用投稿 | 科技创新与应用编辑部| 科技创新与应用版面费 | 科技创新与应用论文发表 | 科技创新与应用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科技创新与应用》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