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云从科技创新故事:从中科大到创业,20年苦研,(2)

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10-0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高效赋能,打造AI生态闭环 云从科技以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单点技术为突破,通过不断研发并优化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和适配性强的AIoT设备

高效赋能,打造AI生态闭环

云从科技以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单点技术为突破,通过不断研发并优化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和适配性强的AIoT设备,推动人工智能在特定场景的初步应用,并逐步形成人工智能综合解决方案,以实现对更广泛业务链条的AI赋能。

每次科技进步都是一次效率的提升,都是对人的延展。为此,云从科技通过横跨多个行业的智能应用到智慧城市的充分实践,致力于将人机协同“延展大脑”的理念付诸实践,将智慧渗透与助力各行各业,普及给每个人。此外,还以人工智能为纽带联接生态伙伴,创新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化,激发智慧潜能,构筑凝聚之力,打造人工智能新生态。如今,通过多年技术积累和业务深耕,云从科技在智慧金融、智慧治理、智慧出行、智慧商业四大领域已逐步实现成熟落地应用,为全球数亿人次带来智慧、便捷和人性化的AI体验。

未来,云从科技将坚持以“定义智慧生活,提升人类潜能”为使命,以“成为全球智能生态领军企业”为愿景,抓住国家深化实施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深耕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建设,深化人工智能解决方案行业布局,推进人机协同生态体系建设,努力推动公司核心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化进程和各行业智慧化转型升级,助力“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形态建设。

【董事长专访】

以梦为马,“定义”智慧生活

——云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周曦

《样本》:您是AI领域的学霸和大牛。在“投身报国”“投笔从戎”到现如今带领云从科技一步步走向规划目标的过程中,您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又是如何克服的?

周曦:亲身实践告诉我,光有愿望是不够的,还应当行动。回国创业,既有机缘,也是扎根心底的执念。2011年,中国科学院拟在西南地区筹建研究院。当时的筹备人、现任中科院重庆研究院院长袁家虎三次赴美,与我详陈“国内需要这些高新技术”。祖国的召唤,袁院长的诚意和执着,以及自己心底的使命和挂念,使我最终下定决心回国推进科研并创业。

从实验室走向商业活动,最难克服的是对跨界身份的适应。市场并不是技术好就可以,一个好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还包括很多因素。创业初期,云从科技有机会竞标一家银行的业务——参与人脸身份认证的业务。团队在一起讨论、推演、规划了好多天,写出了十几页的方案。我们自觉已经非常到位、详尽。但是银行告诉我们,其他供应商最少都是300页起。这让我意识到,团队对行业的认知存在很大的问题。要想把技术落地,就要扎根行业,与行业共同成长。科技创新不是仅仅在机房、办公室里就能完成的,闭门造车是万万不行的。因此,早期科创试点时,我们的科学家、工程师都必须做好最基础的工作——摄像头怎样安装、角度如何调试都必须一一结合实践,甚至于我们有的同事在东北的时候甚至还需要在冰天雪地里也这般坚守。只有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才能得到业界的认可。很幸运地,云从科技就这样一步步扎根、成长。

《样本》:请您解读“创新”在云从科技发展过程中的意义?贵公司下一步还将从哪些方面着手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

周曦:创新必须具有的实质或本质组成部分,包括: 疑问、设想、设计和实现。从我个人角度而言,我认为“创新”是人工智能企业行进中的主旋律。只有通过不断地创新和实践,我们才能研发更多领先的技术,并且形成产品,更好地赋能到各行各业,逐步实现我们“超人社会”的设想。

陀思妥耶夫斯基说:“要想获得一种见解,首先就需要劳动,自己的劳动,自己的首创精神,自己的实践。”从学术走向应用,云从科技需要用现实生活的实践来验证、解决。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发展与各大机构共建战略实验室,并与更多的高校建立产学研相结合体系及联动机制。保持人才活力,吸收前沿思维,培育创新文化,建立鼓励创新的制度和机制。

《样本》:人工智能是中国新基建以及十四五规划的重点发展领域,目前中国这个行业的发展优势在哪里?云从科技在这一领域中将如何作为?

周曦:自 2015 年以来,我国人工智能领域技术发展和应用逐渐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相关政策逐步深化、层层推进,提供了充分的政策与配套资源支持。初现繁荣的人工智能上下游生态,以及资本市场(科创板),进一步助推了行业在中国的蓬勃发展。

文章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 网址: http://www.kjcxyyyzzs.cn/zonghexinwen/2021/1001/2400.html



上一篇:核科技创新大有可为 我国已建立起完整的核工业
下一篇:北京全面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国际科技创新中

科技创新与应用投稿 | 科技创新与应用编辑部| 科技创新与应用版面费 | 科技创新与应用论文发表 | 科技创新与应用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科技创新与应用》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